在转型中潜心探索:寻找校外教育规律 激发校外教育动力:在变革中凸显价值 打造素质教育的一片蓝天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深化内涵延伸外延作为人口导入区,闵行区历来重视学生校外活动。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为了闵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为引领,遵循公益性、教育性、性、趣味性的原则,致力于实现校外教育的转型和变革,将区域素质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统筹、服务为主要工作职能,与学校教育一起共同为闵行学子打造素质教育的一片蓝天。“中心”积极创新素质教育活动载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面向全区中小幼学生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主题活动,目前形成的品牌活动有“快乐活动日”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启明星计划”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少儿电视栏目“成长ing”、“成长周刊”等。转型出思,变革显成效。“中心”的成功做法具有价值。珍贵镜头 少儿电视:“成长ING”2010年6月1日,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闵行紧密合作,一档直观鲜活的反映校园生活、学生成长过程的少儿电视栏目“成长ING”了,每晚18:00——18:30在闵行区和孩子们见面。“成长ING”栏目由“成长快报”“动手做”和“星星足迹”三个版块组成。“成长快报”——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活动。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和校园里的趣闻趣事,留下孩子们的成长印记。“动手做”——在实验中快乐学习,在实验中认识规律,展示探究和创新的情景。“星星足迹”——少儿自己的星光大道,金色童年,多彩少年,才艺智慧留下成长的足迹。的所有内容均以少儿的视角去关注“感兴趣的事情”,用镜头去捕捉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稚气的笑脸、点滴的进步。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制作了近百期节目。“成长ING”,既拓展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平台和时空,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受快乐”,也提供展露情感、交流思想、施展才华和健康成长的平台,更成为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区域教育的大背景下转型和变革,不断拓展工作思、创新工作载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发活动课程为纽带:健全校内外无缝衔接的内容体系“中心”以培养学生科技艺术人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旨,与学校课程互为渗透、互为补充,构建区域校外教育四大系列课程体系。以民族文化培训展示为主的《两纲》教育课程——“我是中华小龙人”民族文化体验活动自2011年起,“中心”每周二、三全天开设“我是中华小龙人”培训活动,在全区三年级学生中开展面塑、香囊、漆画、皮影等十二个具有闵行特色的民族文化项目实践体验,学生们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了解学习民族文化技艺、传承发扬民族,在普及中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古典诗词”民族文化培训活动作为市教委民族文化古诗词教育活动的试点区,“中心”每年通过各种形式积极组织全市和区的中小幼学校开展古诗词的创作和吟诵教育。目前全区共有8所古诗词试点学校。同时,“中心”还每年承办上海市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大赛。——“民乐乐翻天”音乐教育宣传系列民乐演奏一直是区的艺术教育特色,在“中心”8位民乐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区近50所学校成立学生民乐团,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可持续发展的民乐后备人才梯队。“中心”学生民乐团在2011年上海市学生音乐节中一举夺得综合乐队和特色乐队两个一等、2012年上海市第四届中小学生展演区级综合团队一等。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科技教育课程——建立社会发展的前沿学科为主要内容的创育课程包括生命科学、机器人、创造发明、信息技术、无线电通讯、头脑OM的六大类14个项目的创育活动。——以少科院建设为抓手,促进创新型后备人才的培养闵行区少年科学研究院作为区科技后备人才的孵化地,积极开展闵行区“科技启明星“计划。通过每年暑期的全区的选拔和测试,与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实践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的紧密合作,在通识短课程培训、趣味实验、课题研究等方面培养科技特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使区一批学生在全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明日科技之星”的评选中脱颖而出。——结合区域特点,创立青少年航天科育特色利用本区极为丰富的航天教育资源,和“中心”设施先进的航天模拟飞控中心和馆,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宣传航天,将民族教育和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主的实践活动课程——以经典“四模活动”为品牌项目的实践活动课程 “四模”活动(航模、船模、建模、车模)一直是“中心”的“拳头”产品,近两年来,将“四模”活动有机整合,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模型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国模型锦标赛、市青少年模型节等比赛中均在上海市名列前茅。——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渠道 “中心”的“李全忠工作室”积极拓宽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和实施方式,通过在区首档青少年电视栏目《成长ING》中的“动手做”板块,向广大喜爱动手动脑的学生教授有趣、新鲜的小制作、小发明。同时工作室里的几位老师还自行开发“动手做”资料包,便于学校自行组织开展制作类拓展课程,使区校两级的活动课程紧密衔接、有效联动。以阵地活动、红领巾为平台的德育养成课程——重心下移,少先队培训基础工作做新、做实“中心”重心下移,为不同学段的少先队小干部们设计开发了针对性强的队干部培训系列课程,利用“中心”“四馆合一”场馆资源优势,直接为全区优秀的队干部进行系列培训。——组建红领巾,赋予少先队工作新的时代内涵 “中心”组建区级红领巾,与时俱进,策划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世博志愿者培训和风采展示”、“红领巾手拉手、新上海小主人”活动、闵行建区二十周年寻找成长足迹等,利用、电视、DV短片等全新活动载体丰富少先队活动形式。点评校外活动课程化,有利于校内外教育的衔接。创新活动载体为径:优化校外教育工作方式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校外教育主要的课程实施手段,“中心”不断探索和思考教育大背景下使学生真正受益的活动载体和方式。让科技节艺术节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的“青春秀场”——改变活动的评价标准,将学校作为主题活动的主场 在每年举行的区学生科技节、艺术节、合唱节、科普日等大型主题活动中,“中心”自下而上,将学校科技节、艺术节群众性普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改变了以往一台成功的主会场活动就是活动成功的评价标准。——为每一位闵行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 “中心”不断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如把青少年科技节开幕式放在民办塘湾小学简陋的操场上,为14所外来务工子女举办文艺专场表演等。充分发挥“育人高地”作用,课内课外充分对接——“我的天地我做主”让学生成正的主人 自2010年5月“中心”开始尝试每周二、周三全天开展“我的天地我做主”小学生“快乐活动日”活动,直接将学校的课堂搬进了活动中心,学生在平时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在“中心”得到进一步拓展,更可以体验到学校没有的活动课程。如今区内外已有78所小学、幼儿园参加了“我的天地、我做主”活动。——“托起明天的太阳”公益免费训练营作为区域培养科技艺术后备人才的重要,“中心”每学期双休日组织主题为“托起明天的太阳”公益免费训练营活动,通过学校推荐和测试,每年有共37个项目,65个班级,8个科技艺术的900多位科技、艺术特长生参加公益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艺术和人文素养。主动输出素质教育资源,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服务——按需服务,开展中心学校之间的对口指导服务 闵行地域大,“中心”教师的每周三下午的“学校服务日”就是主动针对学校的不同需求开展的“一对一”式的指导服务,从活动课程建设到学生团队发展到特色培育全方位为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指导服务。——传承“大科普”,多形式科技教育种子“科育百校行”活动是科育的重要途径,去年“中心”又整合了科技表演队和“疯狂家族”科普秀活动两支科技表演队伍,每两周一次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包括科技模型机器人表演、精彩科学秀、流动科普智慧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科育活动,所到之处受到学校和学生的热烈欢迎。点评活动的创新性,对增加校外教育的魅力具有经典作用。多方资源整合为手段:支撑校内校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代的素质教育必须注重课内外、校内外的资源整合,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以及资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科教结合:科育增添肥沃土壤——与科委、科协密切合作,为科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中心”在教育局领导下长期以来与区科委、科协紧密合作,建立闵行区科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联合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青少年科技节(周)”、“青少年创造发明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育活动,共同开展“科技特色学校“的评选工作。此外,“中心”还通过科委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了由高校教授、科研单位专业人士组成的科技专家导师资源库。在科协的支持下25个闵行区科育,免费对学生,为区科技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区环保局、区农绿局一起共同开展青少年生态教育 自2002年以来,共同开展生态教育主题活动和区绿色学校的评选。每年还共同商量确定主题,举办“6.5世界日”宣传活动,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和学生开展生态的科普考察及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活动。文教结合:让素质教育蕴含内涵——利用平台,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自2010年3月开始,“中心”与闵行区首次合作,在FM102.7开设“雏鹰世博播客行动”,活动中有近2000名同学、160多名小主持人通过电波为小伙伴们讲述和分享世博期间点点滴滴的感受,成为当年闵行少年儿童最为火爆的世博宣传活动。2011年《成长ING》荣获了由国家颁发的的全国少儿电视栏目评选三等、“蒙牛杯”少儿电视栏目评选金。——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打造上海又一青少年民乐培养2011年初,“中心”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在委约作品、团队排练、综合策划等几个方面寻求专业支持。体教结合:为区军体项目发展再立新功“中心”军体项目的师生每年代表闵行区体育局出征上海市城运会、全国体育大会、全国运动会并摘金夺银。在全国大赛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队伍,日常训练的器材和经费也有了保障,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点评集聚各方资源,将使校外教育具有能量。相关链接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概览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位于闵行区崭新文化地标的闵行春申文化广场4区,是一所由闵行区教育局直属领导,闵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参与公共资源协调和物业保障的素质教育活动机构。2010年11月闵行区学生活动管理办公室成立并下设活动中心。至此,“中心”全面承担全区科技、艺术、德育、体育素质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是闵行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中心”区域共有6层,建筑面积7712平方米,设施建设和布置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特点。拥有5个主题场馆,即民族文化体验馆、攀岩馆、航天模拟飞控中心、赛事演播厅、馆,5个大型的多互动设施,40间专用活动室。“中心”每年通过选拔有近千人次的科技艺术后备人才在国际、全国、上海市各级各类科技艺术比赛中获。在今年7月举行的上海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艺术团一举荣获民乐、合唱、舞蹈三个项目的市一等,实现了中心艺术教育里程碑式的突破。“中心”近三年来曾先后荣获全国县(区)级校外教育活动示范场所、全国科育、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上海校外教育发展新探索巡礼(5) 重点优势项目为引领:拓展变革校外教育运作机制“中心”工作在与学校教育紧密衔接的过程中,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实现校外教育的转型和变革。首次“触电”,让校外教育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随着“成长ING”和“成长零烦恼”两档少儿节目的,“中心”第一次拥有了集“采编播一体”的电视制作团队和自己的电视演播厅。电视栏目制作人从专业从业人员的概念中外延开来,实现了“教师也是人”,而活动中心也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的工作职能,使自身的教育载体更加丰富和新颖。“科技启明星”计划,让特长生培养从“小作坊”“大课堂”2011年实施的以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科技启明星”计划,打破了校外教育“师傅带徒弟”培养的运作模式,即整合中心科技教育部所有教师的力量,按学科分类成立项目组,由组长带领几位教师共同完成,参加活动的学生经过统一的选拔测试,经过公共培训,再进入对应项目组的方式。“快乐活动日”活动打破校外教育的日常“白日空”在校外教育的转型中,“中心”成为学生日常素质教育重要的第二课堂,而不是学生双休日的业余充电场所。“中心”自加压力,在2011年5月起,主动要求每周二、周三全天对学生,开展小学生“快乐活动日”活动。“中心”整合春申文化广场丰富的场馆资源,为孩子们制定了集科技、艺术、体育内容为一体;参观、探究、体验方式为一体的活动菜单,每天接待500名左右的办小学生,打破了校外教育除双休日之外的“白日空”现象。以品牌树立为目标,促进学校特色迅速发展“中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闵行区一流并在上海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艺术德育品牌项目,如民乐演奏、少儿版画、模型、生命科学、应用化学、教育、少先队群文活动等,在全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这些品牌项目的形成都得益于“中心”拥有上海市有影响力的品牌教师;有一支数量稳定的区教研组队伍;有相应的社会资源作支撑;有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中心”积极与有关学校加强合作,比如与文来中学合作成立区学生艺术团合唱培养;与交大附属实验小学合作成立区学生艺术团舞蹈培养等。点评优秀的管理方法,在校外教育优化中占得先机。心语 在转型中迸发生机与活力何美龙既然素质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旋律”,那么校外教育也必然是这首“主旋律”中最美的音符之一。近年来,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转型中潜心探索,在变革中凸显价值,打造素质教育的一片蓝天,就是基于区域校外教育在闵行教育大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所谓转型,就是校外教育从目标单一的活动向以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向转变;从面向特长生的狭隘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宽度转变;从校外教育自转向学校、中心、社会结合公转的轴心转变。所谓变革,就是从运行的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轨;就是从操作的机械单调向辩证灵活转轨;就是从单一运营模式向资源整合、合作共赢转轨。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将是转型的重要依据和最大追求,发挥校外教育的功能,将是变革的重要思和最大效益。在转型中迸发发展的生机,在变革中激发内生的活力,“中心”将一如既往肩负促进校内外教育融合、共生的历史,加快校外教育的转型与变革,提升素质教育活动的内涵品质,使闵行的素质教育活动在学校和“中心”的共同努力下,继续朝着更高层次迈进。(作者为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