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户外课程
  • 红军上砺英才BR——后勤工程学院野外综合训练2013年3月12日
  •       网讯据中网题:红军上砺英才——后勤工程学院野外综合训练

          通讯员郑明朗

          “我们是钢铁战士,我们是男子汉,我们是好战友!”后勤工程学院八一大道上身着迷彩服、背着行囊、噙着热泪的们振臂。这是前不久该院2012级新顺利完成野外综合训练凯旋仪式后动人的一幕。

          一次野外综合训练,大家为何有如此强烈的反响?野外综合训练总指挥张赞牢副院长告诉我们:“这次学院首次组织的长距离野外训练,是新生入学教育中最重要、最艰巨、最富有挑战性的训练科目,持续时间长,训练任务重,条件艰苦,难度强度大”。调查显示,今年参训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地方入伍入学的几乎没有20公里以上徒步行走经历。这表明,要完成这场历时半月的野外训练,对于这些刚刚踏入军校大门的新来说,无异于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凯旋仪式后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呐喊向我们证明:他们在训练中受到了培育和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和战斗了,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接受了检阅。

          淬火:野外课堂摆上沿途

          如何在“走”中学知识、长素质?行军途中和同学们聊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一走的不枯燥,不仅练到了很多军事科目,还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尽管没有固定的,但他们用眼睛来观察、用心灵来体验,处处都是学习的课堂。

          “卧倒,迅速隐蔽,防敌机照明侦察。”十多天来,同学们钻山沟,走泥,负重行军,长途奔袭,先后完成战备基础、通过隘口、按图行进、野外等近10个军事科目训练。每一项战术技能,每一点军事知识,同学们都一步一个脚印悉心丈量,用汗水精心书写,半个月下来,身体、心理和军事素质明显提升。博士研究生贺尔华在感想中写到:“博士首先是战士,既要拿得起笔,还要扛得动枪,野外课堂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野外课堂怎么练?练什么?指挥部告诉我们:“野外课堂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训练内容是室内教学的延伸。学院党委和机关非常重视,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研究部署野外训练工作。”“遵义至重庆一线地形地貌符合要求,红色教育资源丰富,从今年年初开始,先后8次对这条行军线进行踏勘论证,对组织施训进行筹划。”在《后勤工程学院2012年野外综合训练实施方案》中我们看到,野外综合训练的目标任务、方法程序、步骤内容以及沿途的工作、后勤保障方案,详实细致,一一俱全,足足有近40页。“十多天来,虽然雨雾天气一度给训练增添了难度,但内容安排丰富,方法比较科学,所有任务没落下,人没掉皮,车没掉漆,非常,非常顺利”,参训官兵形成一致共识。

          “野外综合训练是个好平台,是个大课堂,要把它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下来,固化下来。”学院方振东院长对这次野外综合训练感触很深。他介绍说,第16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军委总部明确要求:在生长干部入学教育阶段必须完成2周的野外综合训练,其中包括不少于300公里的徒步行军等训练科目。虽然我们后勤院校还缺乏长距离大规模野外训练经验,搞好院校日常社会化保障与野外保障匹配难度也很大,参训官兵、装备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但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事,困难再多,难度再大,也要迈开这一步,只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难题。因此,最终党委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按照总部标准落实训练要求。

          给力:工作贯穿全程

          一走来,工作这根“生命线”一直跟沿途、进宿舍、到班排,成为拉练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的领导……”红军山烈士前,全体人员整齐列队,高举右拳,庄严的宣誓响彻天空。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向红军山烈士、铜像花篮,聆听遵义战役的故事。循着红军的足迹,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次灵魂的净化,同学们战斗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得到强化。籍同学周若冲说:“耳濡目染红军先辈所经历的,所有的苦累都被我们踩到脚下”。

          一上,分段参加野外训练的学院常委始终身体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与广大官兵同行、同训、同吃、同住,有力激发了大家的训练热情。同学们互相鼓劲,摔倒了拉一拉,掉队了推一推,始终传递着浓浓的战友深情。政工行政组每天利用指挥部工作协调会、班务会等时间,分析人员思想情况,及时小结讲评,表扬好事,举办战地快报,深入班排开展谈心交心和“一帮一、一对红”思想互助活动,及时解决因畏难怕苦、情绪低落,或身体不适、掉队落后引发的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大家训练热情不降、思想不松、情绪稳定,始终传递着共同的:少一天训练就多一份遗憾。

          “同学,雨衣给你!”“谢谢叔叔,你们衣服也淋湿了。”仙源中学慰问演出现场,这一的瞬间至今还令在场的师生潸然泪下。“每人一盒牛奶,这可是私立中学校长自己掏腰包慰问人民子弟兵呀。”当同学们看到条件十分艰苦的九星中学为大家送上牛奶时,一名同学地哭了,他在日记中写到:“当我第一个月挣上工资时,我一定要寄给山区的孩子们。”拉练途中,学院还广泛开展与习水县土城镇中心小学结对子、献爱心活动,向部分中小学赠送教学设备、提供智力支持,为老区百姓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播撒拥政情怀;沿线地方党委、、武装部以及相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他们在提供交通管理、治安、食宿便利等方面,也用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曲曲拥军爱军的赞歌。

          呼号拉歌,文艺表演,精彩纷呈的宣传成为拉练上官兵们的食粮。“谁英雄,谁好汉,拉练场上比比看”、“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不抛弃,不放弃”,一句句贴在背囊上的不断激励着同学们勇往直前。举行军欢会,播放电影,教唱军旅歌曲,组织棋牌娱乐,丰富多彩的文化调料“烹”在沿途,同学们饱满,士气高昂。学院宋海英感慨地说:“红军上的旅程,培养了同学们不怕、英勇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战斗,强化了他们忠诚于党、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和意识,练就了他们过硬的身体、心理和军事素质”。

          攻坚:后装保障一紧随

          在深山小道沿线训练,既学生意志和作风,更后装保障能力和作风。“就餐伙食难调剂,每天宿营都变化,行车线不固定,医疗救治必跟队”。后装保障组同志们说,一走来,他们体会最深。

          “部队要加菜,可把驻地跑遍了都买不够。”“不能影响部队按时开饭,到习水县城买!”在官店中学食堂前,军需保障组的7名同志急得满头大汗。这样的场景,由于驻地条件差,拉练途中出现过几次,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参训官兵吃饱吃好。据了解,由于远离城镇,地形偏僻,大量采购物资困难,军需保障组不得不组织力量到几十公里外的城区采购饮食原材料,为参训人员调剂伙食,充分利用简易灶加班加点烧开水,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入伍前就读于河南禅城县才源中学的田家艺感慨地说:“真没想到野外拉练还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部队的后勤保障真是太给力了!”

          “安排宿营5700余人次,搭建临时供水设施、简易照明装置,保障洗浴1700余人次”,在返回学院上,我看到这样一组统计数据。野营保障组的同志们说:“我们课堂教的、平时练的都是野营保障相关专业,这次伴随保障的装备是学院自主研发并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上接受过全国人民检阅的,充分利用科研优势,把最新科研应用到训练中,干好这些事是我们的本份。”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说:“每天几十公里走下来,最高兴的就是能喝上一杯干净的热水,最舒服的就是能在整洁的教室里睡一觉,最放松的就是能洗上热水澡。”

          拉练沿线,大都地形复杂、弯急滑、阴雨大雾,这给行车、加油等都带来很多困难。“父亲去世还没料理完后事就直接参加野外综合训练了。”刚去拉练的上,就听到车辆保障组非现役工勤人员刘兴江的故事。“不能因为有点难事就打退堂鼓!”刘师傅的动人事迹也深深鼓舞激励着车辆保障组的其他同志,十多天来,他们不等不靠,每天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对车勤人员教育管理,通过集中加注和携行保障等方式进行油料机动补给,车辆装备始终不断油不断供。在拉练沿途,官兵经常看到卫勤保障组始终随队保障,每晚到队巡诊,先后提供咨询、医疗服务近700余人次,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们“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