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户外课程
  • 疾病与龄俱增 户外活动促进健康(组图
  •   随着年龄增大,家庭的一些变故易致老年理有失落感。

      年纪的衰老、角色的转换、丧偶、空巢家庭、身体疾病等因素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现抑郁、焦虑、痴呆、睡眠障碍等健康问题。老年人健康专家指出,要预防老年人出现疾病,需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这不仅要提高对老年人疾病的知晓率,还要多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增加老年中的正能量。

      花甲老人话少出现抑郁症

      在赵轩(化名)母亲去世后,他63岁的父亲7年来一直跟着他一起生活,帮忙照顾孩子。随着父亲慢慢的老去,赵轩发现父亲的话语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以前跟亲戚朋友们时,父亲是炒热气氛的主角,如今在中常常成为一名沉默寡言者,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旁边。平时在家里,忙完了家务活后,与晚辈聊天的机会也少,也不愿意外出活动,

      更让他担心的是,除了沉默寡言,父亲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大声发脾气、大声吼,晚辈们有时候被吼得头痛也不敢顶嘴,只能。赵轩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性格非常开朗、健谈,思想也十分开阔,很少跟别人斤斤计较,在亲朋好友和邻居中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而且父亲也很少跟子女发脾气,大声吼子女,母亲在孩子的时候,父亲是慈父,很少孩子。

      短短几年,父亲的性情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父亲怎么会越来越不快乐呢?深圳市康宁医院老年健康科主任吴东辉指出,赵老先生的情况是健康出了问题,出现了抑郁症,“话少,不爱活动,情绪不高都是老人抑郁症的表现。”同时,赵老先生脾气变得暴躁起来,不排除有老人痴呆的可能性,是发生痴呆的。因此,赵老先生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抑郁焦虑痴呆症困扰老年人

      在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60—65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出现抑郁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不同于年轻人,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情绪不高、不快乐、感觉不幸福、兴趣、身体上出现不适,甚至出现不想活动、少言少语、记性下降或睡眠问题,如无法入眠。除此之外,由于病作为一种长期慢性复发的疾病,若在年轻时患过疾病或躁狂发作等,也有可能会延续到老年。但如果抑郁症是在老年所发,就可能出现一些依赖性症状,如对安眠药的依赖,若身体上患有痛风、癌症和骨折等疾病,也会较易出现抑郁症。

      焦虑与抑郁相伴,是很难区分的一对“姐妹花”,其症状不同于抑郁的“内向”,焦虑症患者更多的是抱怨,“老是埋怨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过分担忧、心烦、坐立不安,抱怨身体不舒服,反复找医生看病,常年晚上睡不着等。

      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吴东辉指出,抑郁症导致老年人的比率很高,约三分之二的老年人都是由抑郁症引起。而且老人抑郁症的就诊率非常低,只有10%左右的抑郁患者会自发到医院去就诊。

      老年痴呆症有两种,一种是大脑功能的退化所引起的痴呆症,俗称“老年性痴呆”,另一种是脑卒中引起的心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记性下降、言语出现问题如失语。也会出现一些失认或失用的情况,即老年人忽然认不出一些物品或者一些常用的物品却变得不懂使用。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密集年龄段为65岁以上,年龄越高越容易发生。早期治疗可通过认知训练和药物来改善,到后期则只能以护理为主了。

      睡眠障碍是指经常白天睡觉,晚上却睡不着、失眠的情况。判断是否患上睡眠障碍,主要是根据之前的生活作息习惯而定,如以前的睡眠时间为5—6小时,现在睡眠5小时,但若白天够的话,就没什么大碍。倘若习惯10小时的睡眠时间,而现在只能睡5小时,且白天出现没或者易困等症状,就可能出现问题。但一般来说,老年人每天睡5—6小时就已经足够。

      吴东辉指出,由于时间充裕,生活比较自如,老人想睡就睡,很容易出现“白天睡了,晚上睡不着”的情况。因此,若出现失眠问题,应规律作息。如果调整后未得到改善,就要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指导或治疗。

      身体家庭因素影响健康

      吴东辉说,更年期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50—70岁都会存在身体、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

      身体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激素水平下降,自身的情绪、生化水平也会下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年纪大了,老年人会经常患上慢性疾病、癌症、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风等,可能因此要经常来回医院,让老人感到费心和担忧。加之治疗的费用、药物价格和需要家人的照料,也让他们感到担忧。而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亦会使他们感到恐慌,种种因素形成了一种心理负担。

      家庭因素:一些子女成家后都会选择搬到外面居住,原本热热闹闹的大家庭顿时变得冷清,老年人觉得孤独之余,也可能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对心理产生影响。其次,一些家庭的变故,如配偶、亲人等导致老理有失落感,会疏远人群,自己孤僻起来。再次,虽然老年人与儿女共住能让他们感到家庭温暖,却隐藏着不少问题,没有了经济能力,担心成为子女的负担,怕在子女面前觉得与社会脱节等。

      社会因素:年纪大了后,老人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以前是在单位工作,习惯担当指挥的角色,可是退休后在家里没人可以指挥,且在家空闲,难免会有失落感。”另外,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圈子变小,不像在单位时,有较多的人际关系连接。而城市化的发展使邻里间的来往变少,更容易令老年人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然而,很多老年人都为了照顾孙儿,特意从家乡来到深圳,人生地不熟,又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每天都过着买菜煮饭的生活,枯燥乏味,失落感亦因此而生。

      除此之外,老年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也是对心理构成影响的因素之一。由于没有工作,失去生产的能力,他们因而认为自己只会消耗社会资源。至于行动不便等各种因素,可能令老年人外出办事所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乘坐公交时需要年轻人的照顾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此时没有被适当地关心或被尊重、爱护,就会使他们产生不好的感觉。

      分析

      老年人疾病怎预防?

      吴东辉表示,要预防老年人出现健康疾病,并有效地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正视老年人的疾病,提高对老年人疾病的知晓率。“知道了老年人的抑郁、痴呆等疾病是怎么回事,怎么来的,才不会对这些疾病和患者,对这些群体也会多关注一点,家里老人患病了也会积极地去改善和治疗。”提高的认知,是预防和改善整个社会老年人健康问题的重要内容。

      第二,老人要勤于锻炼身体,养成规律性的生活。年纪大了,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必须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比如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打太极拳、太极剑等,还可以去跳舞,尤其是广场舞,广场舞的曲子比较欢快,动作比较简单,很容易学会,不仅会让老人很有成就感,而且广场舞有利于扩大老人的交流圈子。

      同时,还要加强大脑的锻炼,预防神经元的退化,预防老年痴呆。比如经常画画、下棋、打麻将、玩智力游戏等,让自己的大脑多思考、多活动。

      第三,多与别人交流,无论发生任何问题,都要与家人、朋友甚至医生倾诉和交流,注重情绪的疏导,勿把烦恼闷在心里。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第四,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看喜剧等,增加自己的正能量。吴东辉说,老人在有阳光的日子要多出门,到大自然中去进行户外活动,减少自己内心中的忧郁,让户外的阳光温暖自己的内心,在大自然中缓解自己的抑郁情绪。多看一些快乐的电视或电影等,也可以改善自己的心情。

      第五,鼓励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吴东辉说,老年人在退休后,每天在家空闲或者照顾孙儿,难免会感到自身价值。因此,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如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和一些老年大学等,既能让老人学到更多知识,可以获得更多的正能量,也可以增加老人的人际交流,多交一些同龄人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

      (健康指导:吴东辉 中华医学会科分会老年协作组专家组员、深圳市康宁医院老年健康科主任)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向雨航

      (除署名外)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周游(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