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舞蹈《我的心里没有你只有他》。
刘振祥摄
图为志愿者在现场举牌示意大家遵守户外剧场礼仪。
本报记者 郑 娜摄
图为舞蹈《握手》。
刘振祥摄
有人说,到次数越多就会越失去描述它的能力,因为它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中原文化、殖民时期文化、外来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与、经济、社会一起发生嬗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嬗变的过程中始终有一股强大的来自民间的冲动、自觉和薪传。不管是文学、电影电视、舞蹈、流行音乐、文创产业这些让人引以自豪的文化格局,还是街头艺术、公共文化教育这些令人惊艳的文化现象,在今天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为此,记者将在一个多月里的观察记录于此,以飨读者。
编者按
今年7月,台北迎来了最热的一个夏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云门舞集的户外公演计划。他们在花莲、台北、桃园先后举行了3场户外公演,而在此前的17年间,他们的户外公演已走遍了的22个县市,观众近200万。
7月14日晚上,微凉的夜风无法吹去台北“两厅院艺文广场”地面炙热的温度,也没能吹走4万人的热情,他们有秩序地席地而坐,耐心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随着10面立镜的拉开,上世纪30年代上海歌女白光慵懒的嗓音悠悠,一个女舞者身着抢眼的艳裙闪进舞台中央,她压低重心,张开手臂环抱空气,腰身一左一右,裙裾飞扬……这是云门舞集今年的舞蹈创意,来自“掌门人”林怀民洗澡时哼唱的老歌《如果没有你》,随而将18首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编排成舞。林怀民说:“我期待这次观众能放松心情跟着高声歌唱、忘情摇摆;最好是一凝神时,穿越舞者,望见镜中的自己。”
这是一场审美教育
这就是林怀民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的舞技有多精湛,思想有多独到,而在于他能够让平通过舞蹈找到自己。正如近40年来,云门舞集界舞台赢得赞誉无数,然而林怀民津津乐道的总是云门舞集的户外公演。在他看来,跳舞给基层的看,培养民间优雅的品质,才是云门舞集最初和最终的理想。
而说起户外公演的设想,来自林怀民上世纪60年代在《人民画报》上读到的赤脚医生深入乡间的报道,心向往之的林怀民决定创办一个能够走进民间的舞蹈团。上世纪70年代创团初期,云门开始游走在一些小城镇,甚至还常常跑到台南、彰化等地方,给当地的农民、原住民做表演,每一场都很轰动。
不过,一开始,把现代舞这种艺术送到并不被看好。著名文化人杨照解读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云门舞集诞生在一个对艺术没有什么基本领受力的社会,几乎没有人会相信现代舞蹈有任何机会在生根。现代艺术、现代舞蹈,和庶民生活,是距离再远不过的两个世界。”但就是距离如此远的两个世界,还是被云门拉到一起了。因为林怀民始终认为,现代舞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即使后来跃身为世界级舞团,云门始终没有忘记成立的初衷,腾不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乡间,就将送戏下乡改为大型户外公演,特别是1996年起,有注重文化深耕的企业全力资助云门的户外公演,使得这个表演形式一年年得以延续,得以影响更多的。至今为止,云门户外公演的舞作包括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多出舞作因受欢迎,一再搬演,如今已成为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这是一场教育
云门在的演出一般至少有两三万名观众,最多的一次云集了10万观众。
在露天场地作观众人数如此之大的演出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特别是对秩序的掌控、场地和人员的管理。记者观察到,7月14日台北场的演出定于19点30分开始,从18点30分,就有云门的工作人员开始透过向大家宣讲“注意事项”
第一,演出时不要拍照,不要站立,因为会演出和观看效果。第二,老先生、老太太、身体不舒服的人有“座”。第三,整理好身边的垃圾,离开时请带走。第四,如果下雨,请大家不要起立,志愿者会有秩序地将雨衣发放给大家。第五,如果发生地震等突发灾害,请大家不要慌乱,从两侧通道按顺序撤退……
在剧场文明方面,台北的观众多数与云门达成了某种共识与默契。但是到户外公演的话,云门的心很明显,那就是打破所谓文化精英与常民大众的藩篱,让更多乡镇看到所谓“台北来的”、“很有名”、“很有水平”的表演之余,也同时接受现代剧场礼仪文明的“潜移默化”。
“我们希望可以培养出民间优雅的品质。50年后,或许我已经不在这里了,但这些经由时间沉淀下来的品质不会轻易散掉。”林怀民说。文艺评论家卢健英这么评论过云门舞集对观众和整个社会的影响:“跳舞能改变社会吗?如果云门的舞曾经过三代的观众,去思考自己的来历,改变自己看待困境的方式,那么舞蹈不只是舞蹈,它可以改变人,改变社会。”
这是一场大PARTY
经过17年风雨无阻的陪伴,云门的户外演出在已经变成很重要的。在台北的演出现场,记者看到大家都是呼朋唤友而来,有三五成群的同学,也有小家庭和大家族。
晚上19点半开始的演出,从早上就有观众在广场上“占位”,不顾夏天艳阳高照,铺了张席子一家子开始打牌,有的人带来吃的,有的人带来风筝,还有人带着狗来。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到了黄昏,舞台正前方的广场已经坐满人。晚上6点,迎来入场高峰,舞台的两侧广场也陆续被人潮占领。
现场的两个大屏幕方便了坐在后排观众的观赏。等待虽然有些漫长,却绝非无趣现场摄像镜头不时把观众扫描到大屏幕上,上镜的人兴高采烈地冲大家打招呼,有的则害羞地把脸遮起来。有一次,镜头拍到一位妈妈在给小男孩换衣服,小男孩表情可爱,主持人逗趣地说:“他会红!”数万观众哈哈大笑。
一位网友看完这场演出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观后感,或许代表了很多人对户外公演的喜爱,他说:“虽然这种户外公演,没有舒适座位没有好音响,旁边有人走来走去,小孩偶尔还会大吵大闹,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看表演的,看到有的人横躺在草地上边看边聊天,情侣们手牵手肩靠肩沉醉在两个人的世界,还有小朋友窝在妈妈怀里睡得好甜,这里每一个人都好轻松,我也感觉好幸福。”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转 转 新民网传真:
邮箱:处理处理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