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少华 文化部副部长
张世平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校外教育作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形式,并没有摆上应有的,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校外教育的普遍现象。与学校教育相比,校外教育还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体系和专门的业务指导机构,难以通盘规划,形成有效的投入、管理、服务和保障机制。
●针对目前校外教育资源匮乏、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要更加开阔思、加强整合,努力拓展校外活动渠道,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将校外教育和文化活动列入学校课程,尽快杜绝“白日空”现象,提高活动场所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青少年课外可支配的时间逐渐增多。据统计,青少年每年累计假日和校外时间近170天,84%的成长空间在校外。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课外活动的需求,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的特色鲜明、功能多样、互补性强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约4300个,其中教育系统2166个、共青团系统639个、妇联系统约1200个、科协系统约280个。各地校外活动场所公益原则,强化教育服务功能,围绕爱国主义、实践、科学普及、创新能力和社会体验等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服务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与3亿多名未成年人的发展需要相比,目前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校外活动场所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难以实现有效覆盖,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场所严重不足的状况仍未改变。如云南省曲靖市共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37万人,实现每个县都有一所校外活动场所目标后,每年只能接待约10万人次,远远满足不了全市未成年人的文化需求。
目前,校外活动场所的活动和形式也比较单一,难以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应有的功能。绝大多数校外活动场所都侧重于开办各种学科班和文体类培训班,涉及思想品德、社会认知、动手实践的活动较少,缺乏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内涵,也缺乏普及性、大众化的活动特色,既增加了学生的校外学习负担,又使受益面较狭窄,不能满足广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的要求。
校外活动场所的发展还受到了资金和人员队伍的制约。目前多数校外活动场所面临着资金紧缺的困难。很多校外活动场所特别是新建场所普遍缺少懂教育、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兼职教师现象非常普遍,所占比例多在2/3左右。另外,校外活动场所的专职教师在身份认定、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学校教师存在很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
此外,我国的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还面临地位不明,职能不清,缺乏法律政策支持;多头管理,资源分散,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也没有真正形成科学规范的议事制度等问题。
校外教育作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形式,并没有摆上应有的,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校外教育的普遍现象。与学校教育相比,校外教育还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体系和专门的业务指导机构,难以通盘规划,形成有效的投入、管理、服务和保障机制。社会应当进一步提升认识,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升校外教育的水平。
要把校外教育以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将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切实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教育事业、文明和文化建设的目标。同时将“社会教育法”列入立法计划,组织专门课题组就此进行调研论证,尽快起草制定符合国情的校外教育有关法律,明确校外教育的性质、定位、职能和责任主体;抓紧出台统一规范的校外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公益性评估标准、教师资格认证等行业管理法规。
除继续利用彩票公益金和其他专项资金,各级还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建设重心逐步转移到乡村和城市社区。中央财政应认真研究落实对校外活动场所的各项扶助政策,将其运转、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逐步增加对新建项目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已建项目持续运转,真正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强一个。
针对目前校外教育资源匮乏、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要更加开阔思、加强整合,努力拓展校外活动渠道,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将校外教育和文化活动列入学校课程,尽快杜绝白天活动场所人少的“白日空”现象,提高活动场所利用率。在国家层面上,应注重宏观调控,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小而弱”、“小而散”的校外教育活动资源整合起来,做大、做专、做强;在大中城市,应集中力量,打造能够体现地方水平和自身特色的活动阵地品牌;在城乡社区,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建立以县区活动场所为、以的中小学为依托、以小型分散的社区活动站为基础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网络,实现一校多用、一室多用、一师多责。同时还要注重运用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开辟未成年人服务专区,丰富未成年人校外生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是新形势下做好校外教育工作的人才。要制定并推行校外活动场所的教师准入制度,确保校外活动场所的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尽快出台校外教师职称评定办法,明确评定标准、审批程序和福利待遇,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合理确定专兼职教师比例,优化和改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和专业人员积极开展校外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校外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载体。
《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