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资团队
  • 市旅游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安排!拓展领队
  •   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是市旅游业的开拓创新之年。在市委市领导下,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市十一次党代会,面对国际经济危机、日本等国带来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提出的挑战,“7.21”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凝神聚力,务实创新,努力推动“三个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2年旅游业增加值1336.2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市P比重达7.5%。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1894.3亿元,同比增长11.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6%,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4%。旅游相关产业投资681亿元,同比增长26.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10.5%。旅游总收入3626.6亿元,同比增长12.8%。旅游总人数2.31亿人次,同比增长8.1%。入境游客满意度位居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的第一位,出境游名列第二,国内游位居第十一位。《福布斯》发布的2012年最发达的100个旅游城市排名中,名列榜首。

      一、推动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积极争取国际旅游合作话语权,成功发起成立了全球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已有62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成为正式会员。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对45个国家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使市为之争取十年余的政策取得重大。近期,旅游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也有望取得突破。

      面对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多方争取支持,获得了开展全国首个省一级城市旅游综合试点的重大契机,市新推出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23条《意见》。

      为促进全社会树立大旅游、推动旅游资源多样化,市首次出台了鼓励企事业单位和部门设立旅游日《指导意见》,已有100多家单位设立了旅游日。

      为切实增强统筹协调、服务保障、运行监测、应急调度能力,率先建成运行了第一个省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荣登2012中国旅游十大公共服务项目榜首。出台了全国首个《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

      筹建旅游大学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旅游职业教育与考试培训体系正在加紧构建之中。社科文献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省级旅游绿皮书---《旅游绿皮书》,一批研究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会同市、市法制办正在加紧《旅游管理条例》的修订调研工作。

      二、拓展产业,有效打开局面

      市首次发布了做好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了19个重点旅游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一批重大实体项目正在落实之中。目前,全市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创建了全市第一支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围绕“必购、必吃、必看、必住”挖掘旅游消费潜能打开了新局面。“礼物”实现了市场化连锁经营,已有60家专营店、700多款新品亮相京城,首次举办的旅游商品博览会销售和签约金额超40亿元。“吃在”提升了品牌,10条旅游美食街区、100家旅游美食餐厅得到集中推介。推出了《鸟巢•吸引》等新的驻场演出。以挖掘胡同四合院旅游资源为特色的“人家”,使33家普通四合院实现向旅游接待场所的跨跃。与银行战略合作推出了“旅游卡”。

      促进旅游从观光向商务、休闲、度假转型,开发“会展、会议、会、会所以及中医养生、修学旅游”等高端旅游取得了新成效。制定了《关于促进会议与励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措施,发起成立了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中旅游城市联盟,首次启动会议大使计划、计划。成功举办了国际励旅游管理者协会2012全球年会。21家中医文化旅游挂牌迎客。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统计,在全球接待国际会议数量的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0位,中国首位。

      三、提升服务,持续优化

      抓住、管理、服务、素质、设施五大环节持续实施提升工程,落实“优质服务月”主题活动,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以落实重大任务为检验,以推进标准化为抓手,以强化综合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精细化、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出了新版《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级评定标准。落实加快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取得阶段性新,累计完成109个市级民俗旅游村的“一村一品”创意策划。

      围绕游客满意度紧抓公共服务能力和智慧旅游建设,区县落实旅游“十个一”服务、景区落实“九个一”服务取得重要进展,建成运行了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完成了87座热点景区厕所。推动实施了全市旅游区833块交通标志牌建设、旅游景区5种文字全景牌建设、旅游景区和京郊旅游新业态综合提升工作。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了景区、饭店、旅行社和乡村旅游四个业态“智慧建设”规范,基本完成了530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和以上景区无线宽带网建设。出版了首部《旅游咨询实务》培训教材,旅游咨询站年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网”全球Alexa综合排名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旅游城市网站水平,荣获中国“2012优秀旅游目的地网站”。《旅游》办刊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开展了社区旅游大讲堂活动,旅游志愿服务拓展了领域。

      迅速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冲击,赢得了最终胜利。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不同程度受损的105家景区经过灾后紧急排险、抢修、加固,绝大多数景区于十一前对游客。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2.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9.4%。其中接待外省市来京旅游者同比增长23.2%,旅游消费同比增长31%。

      首次举办了建设世界旅游城市境外培训班。开展了旅业职业技能大赛、旅业安全技能大赛、导游员大赛等活动,努力提高全行业职业技能素质。启动了重在提升乡镇、民俗旅游村、旅游接待户服务素质的“百千万”培训工程。拓展“9+10”合作领域,成立了京沪、京广高铁城市旅游协作联盟。与拉萨、新疆和田、内蒙赤峰与乌兰察布、巴东等地旅游援助合作取得新进展。

      认真履行“四个服务”职责,完成了全国“”、党的、市党代会、京交会、科博会、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与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获得市委市“完成服务保障工作”表彰。加强假日旅游工作协调联动,编制完成《假日旅游工作运行机制(试行)》、《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手册》,促进了行业安全管理和假日旅游工作制、规范化。修订了《旅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处置了各类旅游突发事件,确保了黄金周和小长假平稳有序。持续重拳打击非法“一日游”等经营行为,认真处理游客投诉,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万元。及时协调化解了多起投诉纠纷,有效了社会稳定。

      四、强化推介,持续打造品牌

      继首次成功举办2012天坛新年倒计时活动后,又成功举办了2013颐和园新年倒计时活动。以旅游亮相纽约新年倒计时、“熊猫神游”推介演出轰动伦敦及都、旅游团队领跑科隆狂欢节、旅游推介走入等活动为代表,一系列推介活动取得积极。组织参与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等活动。中国三大男高音以旅游形象大使身份在纽约、等地举办了极富魅力的旅游推介活动。配合国家外交开展的50个俄罗斯家庭来京民宿交流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围绕“重要节点、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点”统筹旅游推介工作取得新进展,营造出有利于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市旅游品牌活动格局正在构建之中,一季度旅游新年音乐会、旅游美食春晚、相聚春节旅游活动,二季度春季旅游歌会、京交会旅游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旅游博览会,三季度国际旅游节、国际商务与会旅游展览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年会暨世界旅游城市博览会,四季度迎新年倒计时庆典活动、旅游商品交易会等一系列活动贯穿全年。

      五、凝神聚力,不断焕发活力

      建立了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平时考核、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评价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先后选拔了11名干部机关正处级职位和事业单位副处级领导岗位,调整交流了10名处级干部,12名高校教师和博士生先后来委挂职。接收干部6名,派出和接受挂职干部11名。公开选拔了一名“80后”副处级干部。首次面向海外招聘旅游发展规划总监、国际旅游市场营销总监等2个特聘职位。29名机关局处级干部先后参加了全市领导干部专题培训。努力发挥了兼职委员作用。

      认真配合市常委会组织开展的旅游大额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题询问,落实了多项整改措施,制定实施了35项管理办法。机关机要文秘、公文流转、会议组织、行政后勤、史志编撰等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委属事业单位取得新进展。创建了全额拨款副局级事业单位---世界旅游城市发展中心,质监所由自收自支单位转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稳妥推动其他事业单位的梳理规范,顺利完成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工作。

      健全了机关党组织,召开机关党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及机关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市旅游委机关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会,市旅游委直属机关工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组织机关全体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举办了全系统文艺汇演、球类运动会等多项活动,首都旅游系统第一时间启动“7.21”特大暴雨灾害捐款献爱心行动。完善了机关会议、餐饮服务,新建了机关停车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后勤服务能力。努力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在上、生活上关心重视老同志。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措施,落实了大额项目采购《监督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严格落实集中制,决策前充分酝酿、决策中畅所欲言、决策后合力推动。所有涉及“三重一大”重要事项,都了集体研究决策。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全市旅游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落实党的、市十一次党代会、市十四届人代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以开展国家旅游综合试点、市听取市旅游工作报告为契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农村两个市场、区域合作共赢发展,大力推动“三个转变”,更加自觉地发挥旅游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展现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全年预期工作目标是力争实现“三个10%、一个20%和一个保持前列”,即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旅游相关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以上,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以上,游客满意度保持在全国重点监测的旅游城市前列。

      一、以实施国家旅游综合试点、市听取市旅游工作报告为契机,更有效地推动“三个转变”

      (一)分解落实市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取得七个方面的阶段性

      认真筹备第三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国家旅游综合试点工作会,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大力发展首都旅游业。

      探索按照区域常住人口和旅游接待数量确定旅游用地指标办法。在延庆县、文化旅游区、门头沟斋堂镇和军庄镇按照常驻人口与旅游人口开展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试点。

      在东城、西城选择古都风貌区内的传统四合院民居,试行“人家”经营模式从事旅游接待住宿活动,探索风貌、居民就业、发展经济三位一体的实现途径。

      探索按照旅游接待数量确定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办法。在延庆八达岭、昌平十三陵、慕田峪等风景名胜区内按照常态旅游接待人数,设定旅游附属公共服务设地。

      鼓励远郊区县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产业。在佛子庄乡、门头沟军庄镇试点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在门头沟和区史家营乡研究试点利用荒山、荒坡和废旧工矿用地开发旅游的相关政策。

      完善入境旅游免签、免税政策及服务体系。完善具体措施,有效放大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拉动效应。建立健全免退税政策扶持与服务体系,积极扶持旗舰店规划建设。

      利用现有金融交易平台,积极搭建旅游资产交易板块。探索建立政策性京郊旅游民间融资()服务体系和旅游产业再服务体系,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加快筹建旅游大学,建立一批旅游职业教育、旅游技能培训,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二)分解落实市关于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力争促成一批旅游大项目落地

      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特点,落实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中轴线、前门-大栅栏、什刹海-锣鼓巷、海淀三山五园、海淀科教旅游、朝阳商务旅游、丰台宛平城、八大处旅游景区、石景山数字动漫娱乐区、通州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区、大兴新机场旅游休闲区、昌平旅游购物功能区、国家旅游产业园区、门头沟旅游文化休闲功能区、平谷金海湖休闲度假功能区、雁栖湖休闲度假功能区、密云绿色休闲旅游功能区、延庆国家旅游综合示范县等19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在规划建设旅游功能区过程中,着重落实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旅游实体项目。

      (三)在延庆国家旅游综合示范县开展先行先试,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拉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导产业

      以延庆县为旅游综合重点区域,探索以旅游产业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径,落实以旅游产业引导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新措施,研究以旅游产业促进农村现代化的新模式,形成有利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重点落实一批有带动力的大项目。

      (四)积极落实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制定有效措施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

      按照国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制定本市的具体落实措施。结合国家出台《旅游法》,加紧修订《旅游管理条例》。加大力度推动一批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设立旅游日,制定评定标准及励等常态管理办法。围绕重大课题加紧专项研究,力争一批工作。着重理顺、市场、企业关系,进一步落实解决缺位、错位、越位、不到位问题的具体措施。借鉴国际惯例,研究运用旅游税收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探索完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发挥旅游学会专家智囊作用,编辑出版《广义旅游学》、《旅游绿皮书2013》,研究推出一批调研。

      二、以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游客满意度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服务、管理、素质、设施五大提升工程

      (一)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

      推进区县“十个一”旅游便民服务措施的优化提升工作,建立以“六个更加”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机制。继续做好旅行社与社区对接,为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志愿者招募机制,推出一批“志愿旅游”品牌项目。按照市场规律推进“观光巴士”规划运营。

      围绕故宫、八达岭、颐和园、天坛、十三陵等重点景区,落实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交通、设施、购物、秩序、导览等综合整治工程,努力实现重点突破。

      积极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50个民俗旅游村、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导览、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延庆旅游集散中心。

      全面加强旅游咨询站、咨询员队伍建设,搞好业务培训,提升咨询站服务能力和品质,建设市级旅游咨询中心。

      (二)进一步提高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首都旅游紫禁杯”评选工作,做好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等级评定复核以及京郊旅游业态的评定工作,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标准化运营水平。聘请代表、政协委员等代表人士加大对旅游业服务质量检查力度。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动星级饭店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措施。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服务项目,提高绿色、节俭、便利服务水平,有效减少餐饮、能源浪费,推广饭店智能化、信息化精细管理。组织培训饭店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参加“全国饭店业技能大赛”。

      探索旅行社及导游员、领队管理的创新举措。依法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研究创新旅行社、导游员监管与准入机制措施,推进全市旅行社服务监管综合,探索导游员分级管理办法。专项开展旅行社挂靠部门、导游员队伍的清理规范,大力整顿旅行社、导游员市场秩序。组织落实《旅行社入境游励办法(试行)》,鼓励旅行社开展入境游业务。

      推动景区“九个一”便民服务措施的完善提升。开展景区总经理培训,更新发展。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人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等的服务标准与管理规范。

      深入落实京郊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推动每个郊区县建设一个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产业综合体、一个民俗旅游示范乡镇、一种主打的旅游特色商品。继续落实“百千万培训工程”,完成百名乡镇领导干部、千名民俗旅游村干部、万名乡村旅游新业态带头人的培训工作。

      有效履行“四个服务”职能,精心做好全国“”、京交会、科博会、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等经营行为

      探索建立地区、德胜门、站、西站、南站、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等主要客源集散地与长城、十三陵、天坛、颐和园等热点景区之间“一日游”旅游服务主渠道,完善扶持、市场运作的旅游集散体系。

      持续重拳整治旅游市场非法经营行动,分类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探索建立市区两级质监、执法管理架构,完善属地执法、市场监管、规范服务、旅游投诉属地管理机制。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促进诚信经营、行业自律。有效发挥旅游服务热线作用,认真处理游客投诉,及时协调化解群体投诉纠纷,有效社会稳定。

      拓展首都旅游产业监测调度移动应用系统功能,加强调度中心建设,搞好假日旅游工作协调联动和应急指挥。强化行业安全监管,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健全区域合作和预警机制,及时处置各类旅游突发事件,确保黄金周和小长假平稳有序。

      (四)认真落实智慧旅游2012-2015行动计划纲要,加快“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五个一”工作,推动旅业智慧旅游示范试点建设,建立智慧旅游需求和产业对接机制。完成30家热点景区自助导游系统软件建设项目。运用市场机制开发推广旅游用户终端设备,增强重点场所的智慧旅游服务能力。

      加强旅游网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构建电子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有机衔接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旅游网站。加强旅游委政务网站建设,提高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

      三、以深度挖掘高端旅游资源、旅游消费潜能、旅游活动资源为切入点,大力培育特色品牌资源

      (一)深度挖掘、系统推介高端旅游资源,努力开创会议、会展、会、会所、修学旅游的新局面

      定位挖掘、推介一批高端旅游资源,促进服务能力从观光服务向商务、休闲、度假服务提升。充分发挥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中旅游城市联盟作用,拓展新的合作机制与领域,有效落实《促进会议与励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

      通过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办好国际商务与会旅游展览会等多个高端旅游品牌活动,培育以商务、会议、会、会展、修学、中医等主题高端旅游活动,持续提升高端旅游品牌。加强与国际高端旅游组织合作,有效利用国际专业平台推介高端旅游。

      探索建立会议、会展、会、会所、修学旅游的经济与社会评价统计体系,研究设立高端旅业监管标准,高起点规范高端旅游市场,避免低质、无序竞争。

      (二)围绕“必购、必吃、必看、必住”挖掘旅游消费潜能,有效发挥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促进作用

      系统提升“礼物”旅游购物品牌。按照市场规律扩大“礼物”店连锁经营水平和市场规模。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春秋两季新品发布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完善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书画市场管理推介机制和市场销售渠道,努力把书画打造成旅游核心商品。

      不断壮大“吃在”旅游美食品牌,分主题、区域、类别推介旅游美食餐厅。探索旅游美食国际性推介方式,推出《特色旅游餐厅指南》。继续举办“我最喜爱的旅游美食评选”活动,研究推出多条旅游美食特色线。

      集中力量打造大型旅游驻场实景演出。整合资源、精心策划,引进积极性高、实力强的投资商以及国际知名创作团队,打造大型旅游驻场实景演出。

      采取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特许经营运作方式,在东城、西城开拓传统民居四合院向“人家”特许经营场所转型,扩大规模,规范服务。

      (三)围绕“重要节点、重点节日、重大节庆”开发活动资源,持续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旅游品牌活动

      重点打造市级旅游品牌活动。采取引导、市场运作方式,精心组织京交会旅游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旅游博览会、国际旅游节、新年倒计时庆典等重大旅游品牌活动。认真做好春夏秋冬四季和中国旅游日的旅游活动。精心策划建都860周年(建城3058周年)、2013园博会主题旅游活动,研究培育新的国际著名旅游品牌活动。

      有效培育区县旅游活动品牌。指导每个区县培育一至二个旅游品牌活动,推动各区县围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七个节假日推出特色旅游活动。努力提坛、地坛、月坛等传统祈福活动品质。

      统筹国际国内旅游推介活动。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国内著名的旅游展会。面向主要客源城市,定向定位精心组织“风情、舞动世界”旅游国际推介活动。

      四、以落实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突破口,通过强化定向推介带动入境游、来京游、市民游的市场营销

      (一)编制新版旅游资源宣传片、宣传品,落实推介渠道加大定向宣传力度

      以推介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特色旅游资源为重点,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和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各类宣传品征集与重点推介活动。精心推出旅游新标识,提炼年度旅游口号。针对外国游客入境游、外地游客来京游、本市居民在京游的不同需求,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按照不同客户群编制旅游市场营销《手册》(2013版),落实推介渠道,加大定向推介。

      (二)以推介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重点,加大国际市场的推介营销力度

      细化入境游客源市场的服务需求,落实定向定位的推介渠道和宣传片、宣传品。加大推介营销力度,巩固欧洲、市场,拓展亚洲、南美市场,开发非洲、大洋洲市场,挖掘台港澳市场。研究建立以主动推介程度、企业主动跟进程度、主动参与程度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旅游宣传推介效果评价体系,提高宣传推介的针对性、时效性。

      结合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有针对性的在俄罗斯及俄语区开展促销活动。在欧洲及德语区开展有特色的海外促销活动。在韩国、等地区开展以修学游为重点的促销活动。配合国家外交有效利用国际重大活动,开展旅游营销推介活动。开拓利用网络数字营销渠道,对海外重点目标地区、重点目标人群进行旅游精准营销。

      (三)针对外地游客来京游、本市居民在京游等的不同需求,定向定位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围绕外地来京游客的不同需求,有效推介观光游、历史游、文化游、度假游以及会议、会展、会、商务、医疗、修学等旅游产品,努力扩大来京主题旅游、高端旅游规模,促进主题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和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

      根据不同季节本市居民在京旅游的不同需求,围绕黄金周、小长假、周末和日常旅游,积极做好各类旅游资源的推介宣传工作,引导市民充分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四)围绕旅游“重要节点、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度报道与新闻宣传工作

      围绕“重要节点、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全面加强与国内各类合作共同搞好旅游宣传。重点加强与中央、本市重点的合作联动,积极开发与各类新的合作联动。

      进一步提升旅游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的能力和效果。强化首都地区旅游网站联盟建设,共同推介旅游,诚信,打击非法信息。

      五、充分发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作用,有效加强城市、区域、行业、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一)努力建设一流的国际旅游组织

      建立世界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世界旅游城市排行榜,推出专题研究。建立世界旅游城市的服务标准,推动世界旅游城市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业服务标准与规范。

      筹备召开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2013香山旅游峰会。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机构和合作渠道。积极发展新的城市会员,不断扩大旅游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针对性地吸收主要会员城市的国际机场、国际航空公司、重点、重要旅游机构、品牌企业等成为联合会的非城市会员。

      建立世界旅游城市发展中心,健全工作制度和合作机制。面向企业和,积极招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

      加紧规划建设世界旅游城市体验中心。完善信息平台,将联合会网站建设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城市信息的权威发布网站。加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活动平台建设,精心组织世界旅游城市博览会等系列品牌活动。

      (二)积极研究建设首都旅游经济圈

      密切首都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与行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完善统筹协调功能,推动部门及区县联动,明确区县旅游功能定位和特色定位,共促首都旅游融合发展。健全信息、协调、调研等工作机制,力争解决一到二个制约首都旅游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破解首都旅游发展融合瓶颈,在旅游与文化、科技、医药、教育、体育等产业的融合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统筹协调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在巩固与长三角五省市、京沪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协作基础上,拓展与珠三角、东三省旅游合作机制。制定《环旅游区域合作行动纲要》,推动建立环首都旅游经济圈,加强国内旅游板块间的合作。推动城市间旅游信息共享、质量监督联动、应急救援实施、异地投诉受理等方面合作基础上,在自驾游线设计、旅游商品经营、无障碍旅游等方面拓展“9+10”合作领域。鼓励旅游企业跨省市经营、连锁经营和品牌输出。

      (四)有效推动对口旅游合作支援

      不断加大对拉萨、新疆和田、湖北巴东、乌兰察布与赤峰的对口援助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拉萨儿童乐园旅游管理人员的定向培训。初步形成以干部援助为“龙头”、项目援助为重点、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口支援工作格局。

      六、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和思想作风建设,有效落实为民、务实、教育活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发展

      (一)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拨任用机制,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并不断完善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平时考核和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评价的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公务员考核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并落实《市旅游人才规划》,继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班。按照统一要求,推进落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廉政行风建设

      继续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以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为重点,逐步推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和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强化对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实时掌握行政许可事项、大额项目采购以及其他业务系统的状况。完成旅业基层站所行风评议活动和旅业暗访活动,特聘行风监督员,认真纠正旅业存在的问题。发挥行政执法检查和行政效能监察作用,提升绩效考评成绩。

      (三)加强机关党群和老干部工作

      积极筹备开展为民、务实、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和工会作用,开展“五知五必访”活动,把关心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制、规范化、科学化。继续抓好离退休干部的学习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把温暖送到老干部心中。继续改善机关干部办公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机关文化体育阵地。全面加强旅游系统文明建设,精心组织首都旅游系统文艺汇演,办好首都旅游系统运动会,进一步增强全行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伍策 李凤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