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善中学校长陈居奎
核心提示
党的报告指出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并提出要“努力办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报告中我们能看到一系列诸如教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等关键词组,这些不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力助推器。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只有每一个学校的崛起才会有我国教育事业的兴盛。
作为首批重点中学,兼善中学始终凭着“兼善教育,兼善天下”的办学不断追求更优质的教育,同时将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拓展,为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文化引领 兼善教育“兼善天下”
原国务院总理夫人朱琳、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政协邢元敏、中国社科院博导吴恩远、著名作家杨益言、海政文工团著名演员傅丽坤、著名民营企业家卢国纪、著名建筑家卢小荻……
在看来,能培养出这些人才可以算是兼善中学的最大成就,而事实上对于兼善中学来说,能够培育出每一个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师生,能够尽可能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才算是最大的成就。
这就是兼善中学所追求的“兼善天下”的体现之一。
一提到兼善中学,很多人会被它独具内涵的名字吸引。“兼善”究竟意为何物?兼善教育为何成为经典?
走进兼善中学,便会不自觉地被它浓浓的校园文化所吸引。特别是融北碚地域文化和兼善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兼善教育广场,由三组六柱书画、作孚塑像、楼宇命名、缩微景观等组成,文图和谐、相得益彰,师生置身其中深受无声教育。
有专家指出,一所好学校,能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仅校舍、质量等表面的因素吸引人,更主要的是由于她的传统、氛围等内在因素所散发出的魅力令人钦佩。
兼善中学拥有的儒雅教育意蕴、久长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办学业绩,如何发挥这一潜在优势,适应教育与发展要求,引导学校一条内涵发展之,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兼善中学认为,兼善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建设兼善文化,以兼善文化来培育教师,引导学生,以“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树兼善教育品牌,求学校特色发展。
长久以来,兼善中学在追寻兼善文化的上躬耕不辍。学校充分总结了80余年来的办学经验和传统,挖掘出办学优势和办学,以之为统领,从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努力构建兼善教育文化,建立“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提质”的行政管理,“师生无小节,处处是育人”的育人,“教学为中心,质量至上”的教学等。
“智、仁、勇、恒”的校训以及“兼善教育,兼善天下”的办学铸就了兼善教育经典,形成了“大气、大爱、大同、大成”的和谐文化氛围。同时,学校通过一年一重点、一年一主题进行有序有效的推进,让办学特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资源。
如今兼善中学的人文校园建设产生了强烈的育人作用,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优良,教师师德风范堪称标杆,学生文明守纪堪称表率,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成为北碚教育乃至重庆教育的一大亮点。
拓展资源
两江教育明珠在诞生
张映是今年从西南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作为储备干部,一帆风顺进入待遇优厚的职场让同学非常羡慕。张映坦言,能找到这样的好工作,不仅是因为大学,与高中时候老师的悉心培养也不无关系。
张映是重庆24中的2005级学生,刚读高一的他成绩并不好,24中的发展陷入低谷也使他心感焦虑。但他非常清楚地记得,后来学校办学条件慢慢好了,各种设施设备也完善了,各方面管理也井然有序起来。
而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来了很多新老师,这些老师教得非常好。张映在这样一群老师的下,点燃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其实,这一切正源于24中的“华丽转身”。
2004年8月,在北碚区教委的帮助下,市级重点中学兼善中学走进了24中,与24中签署了托管帮扶协议。8年多来,兼善中学先后派出王吉德、李林、陈胜福、宋万兵等教育管理者到24中担任校长、、副校长等职务。学校管理兼善化、细节化,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快,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起色明显,社会声誉逐年好转。
随着对24中帮扶的逐步深入,兼善中学除了加大对24中的硬件投入外,还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教学管理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进行了立体的帮扶策略,有效推进了24中内涵式发展,办学成效愈加显著。数据统计,24中高2011级在兼善中学的帮助下,本科上线14人,重本1人;高2012级本科上线16人,重本1人,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其他年级在片区和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社会广泛好评,去年和今年都出现了招生爆满。
伴随两江新区成立和蔡家组团开发建设提速,建一所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品质、有特色的学校迫在眉睫,24中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0年7月,24式拉开了改扩建的帷幕。
新建成的24中将实现建筑面积平方米,比过去多出8万平方米,其中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田径场等运动场地就占了平方米,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提供了场地。同时,学校将实现78个教学班的规模,并打造相应配套的学楼、学生宿舍、实验楼、图文信息中心和学生食堂等。
可以预见,一所古木掩映、山水交融,有特色、档次和品位的学校将逐步呈现在开发区人民面前,轻轨6号线的开通也将把24中与主城的距离拉近。
联手培育 为两校发展添足后劲
近年来,兼善中学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学校(北碚区唯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年度示范学校(全国仅3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专委会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发明创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验学校等,这所名校不断彰显着优质魅力。
学校要发展,关键靠教师。兼善中学的发展正是由近400名教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作为推动器。
据了解,目前学校的研究员、特级教师、西南大学硕士导师兼职教授、高级教师、国市区级优秀教师、名师和教师占到全校教师的40%以上,近3年学校教师参与国家、市级教育课题研究20余个,在各级核心刊物发表教育论文360余篇。
兼善的发展可以说是无后顾之忧,一支师德、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和谐团结的教师队伍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一直帮扶的24中又应该如何壮大?
“扶困先扶智”,这是兼善中学对帮扶的思考。兼善中学认为,学校帮扶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人”,是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他们的观念、素质、态度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
兼善中学投入近10万元利用寒暑假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了封闭式的干部及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了广大受训教师的高度认可。育更新到实际操作策略、从宏观到微观、从到沙龙的多形式培训,24中教师的眼界、工作积极性以及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
教师成长的成效还是要落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能学到手的知识和素质。
一年来,兼善教学专家组指导语文、英语、化学区级课题研究,把24中的优秀教师也吸收进入教研组,分别到48中、23中、华光中学、中学、綦江东溪中学等区内外学校学习,通过上示范课、教学互访、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有效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也为24中打造两江新区优质高完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通过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展开,两校师资队伍综合素养都在不断提高,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和后劲。
文/周珣 刘进 姚希
内涵发展显特色 减负提质铸品牌
文化是立校之根基,也是内涵发展的源头。
自创建以来,学校就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对我们来说,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其意义远远胜过懂得做题的学生。
学校要实现内涵发展、打造特色是多方面的。要建设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要以德育为首,通过德育教育铸就学生的灵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要通过强化体卫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立足课改,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当然这些举措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北碚区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合格区验收、高中实施新课程为契机,以卓越课堂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同时,学校结合实际有效地展开了一系列“减负提质”工作,进一步点燃教学活力,引领师生共同进步。学校正以“法规正校、诚信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助推学校内涵和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链接
乐学乐教带动“减负提质”上台阶
去年9月出台“减负十条”到今年出台“提质十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重庆教育系统一项重大任务。作为一所优质中学,兼善中学始终在思考减负的同时倾力追求提质,并把提质的重点放在提高师生的学习、工作效率上,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学校积极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努力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上、把目标放在全体学生的进步和提升上、把效果在40分钟的课堂上。
同时,兼善中学还创新了教师管理工作机制,让教师尽力做到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并不定期抽查和听课,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成长,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兼善中学还打造了乐学模式。在继续开展“2+2”活动的基础上,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场所,并充分利用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街舞社、美工社等几十个学生活动,为学生发展爱好、展示才能、培养能力搭建舞台,让校园变身为学生成长的乐园。